2019年网络营销策略分析

  你给我一个月花掉上亿元预算,就算广告拍成一坨屎,它都得是有效的。但这个“效”,是广告媒介费的效,而不是广告创意的效。

 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知乎、马蜂窝、BOSS直聘这三支广告,可以说它们深得传统广告的洗脑精髓(上面都是TVC文案实录)。

 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:“2019 年,知乎和微博谁更有前途?”,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个问题下的高赞回答。

  99%的广告都因为创意平庸、预算不足,而被消费者无视,无动于衷(就算你看过它的广告,也根本想不起来)。

  同样是世界杯营销,蒙牛的预算更大。据说蒙牛整个世界杯期间一共花了20个亿——

  “法国队夺冠,华帝退全款”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,虽然有运气成分,但就算法国队没夺冠,整个营销也是巨大的成功。

  从蒙牛与华帝的对比可以看到,蒙牛还是以传统硬广投放为核心,基于流量;而华帝则将整个世界杯营销封装成一个事件,基于内容。

  网易又双叒叕刷屏了,《荣格心理测试》、《睡姿大比拼》、《她挣扎48小时后死去》、《我的哲学气质》、网易云音乐年度歌单……

  甚至是在2018年底,因为Dolce&Gabbana的辱华事件,2014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《筷子篇》又被翻出来,热炒了一遍。

  其实这就是流量思维的极致表现。内容是无关紧要的,只要品牌能在消费者接触点上频繁曝光,那么就能形成购买、达成效果。

  宝洁在中国已经连续三年下滑,直到2018财年才实现业绩好转。飘柔/海飞丝/潘婷曾占据中国洗发水市场60%以上份额,至2016年已跌至35.8%。

  OLAY在小红书上出现了7万多篇小白瓶笔记,OLAY小白瓶因为烟酰胺浓度高,被称为平价小灯泡。

  从品牌资产的角度来看,流量只能给品牌带来知名度,而内容才能给品牌赋予人格、情感与价值观。好的内容才是品牌呈现和用户口碑的最佳载体。

  但内容是过载的,用户注意力是有限的。如何让用户迅速找到他想看的内容?如何把对的内容推送给对的用户?如何让优质内容在平台内脱颖而出?如何提高内容分发的效率?就成了决定一个平台兴衰的关键。

  而头条系的崛起,则离不开其个性化的算法推荐制,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你会对什么内容感兴趣,从而实现精准推送。

  而打广告的、做微商的、做代购的却肆无忌惮,大量占用朋友圈公共资源,每个人的朋友圈内容质量都在不断下降。于是用户不愿意看朋友圈了。

  当我们认为电商格局已定时,拼多多突然异军突起。显而易见,它利用的就是三四五线以下城市的流量红利。

  对于瑞幸来说,我可以让你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咖啡,甚至是免费喝到咖啡,但是你必须拉上你的好友和同事一起才行。这其实就是通过利益来做用户裂变。

  (讲到这里,各位再想一想,2018年3月新世相营销课做的每万人购买涨5元,推荐身边人购买获佣金。)

  传统营销更多只关注到Acquisition获客的环节,告知用户品牌为何、拉来用户到店,营销就完成了,反正流量足够多。

  2018年,天猫双11成交额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,相比去年增长约27%。在这一成绩背后,这些外部内容社区的流量显然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微博网红、B站UP主、小红书达人、快手红人卖起货来令人咋舌。

  另一方面是其人格映射。新世代的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人格买单,通过消费探索自我风格,打造自己的专属人设,为自己的兴趣投资,为获取独特体验埋单。

  王菊被视为独立女性的代表,不追随甚至反抗主流男性社会审美。她的自信、独立、勇敢被众多粉丝所追随。

  比如突然一个支付宝大奖砸中我,从此下半生无须工作衣食无忧。比如突然走红,走上人生巅峰,就像成都小甜甜或者杭州租房小吴。

  而他们却不知道,绝大多数心怀网红梦的自媒体们,每天耗费极大的精力和心血,起早贪黑创作内容、拍照修图、po到网上,却一个愿意看的粉丝都没有。

  正如我在《女王进化论》一文中所说,从博客女王徐静蕾到微博女王姚晨、从公众号女王咪蒙到小红书女王林允,她们风格各异,但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人设。

 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2018年营销全景图。在流量红利消失之际,它给2019年新营销的登场做了一个完美注脚。

上一篇:网络推广怎么做数据分析
下一篇:如何做好网络推广,掌握这几点很重要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