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网站类型多样化,不同种类网站对分析工具要求也有所区别,本文主要针对垂直型网站分析进行讨论,看看这类网站对于分析工具的有哪些特殊要求。
大家有没有在淘宝上开过店?我相信有。那么,一个问题是,你的店铺的流量、流量质量以及转化情况如何?你知道什么样的店铺设计和产品宣传更能打动潜在消费者吗?
我再问,你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推广(旺旺广告、商城、关键词、群发邮件等等)哪一种方式能够给你带来更好的roi?
用我们最喜欢的工具google analytics?不行,淘宝系统不允许你加入额外的javascript代码。omniture,webtrends都不行。分析网站日志,alexa和这个更加不可能了。
所以,这个时候,我们得用专门监测淘宝店铺的针对性工具,这种工具被我们称为垂直型的网站分析工具。
现在你大概明白了什么是垂直型的网站分析。没错,我们普通的网站分析,针对的是我们“拥有”的网站,但那些我们只能用却不能有的网站,就需要用垂直型的网站分析工具了。
这些网站包括:c2c电子商务平台、公共博客平台、典型的sns网站(例如facebook)、非典型的sns网站(例如linkedin,digg)以及微博(例如twitter)等等。这些网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它们都是“云”或者又被称为web2.0,它们在远端提供服务,我们只需要用就行了。
“云”——过去这个曾被称为sap(service application provider),后来又被称为saas(software as a service)的事物,让客户端的软件服务向服务器转移,从而减轻了客户端的压力,减少了安装软件的烦恼,也让软件商拥有了一个真正可以收费(反击盗版)的商业模式。
所以人们甚至很难给“云”下一个统一的定义,致使云成为一个外延很广的事物,谁都说不清,谁又都想挤进去,或是拿云说事儿;另一方面,对于云的用户而言,利用我们常规的方法和通行的工具,很难做好对个领域的监测,因为“云”的用户无法嵌入代码,也无法查看日志。
针对性细分,是指针对不同的“云”应用,提供不同的监测方案和工具,甚至在必要时定义不同的监测度量;
即插即用,是指监测工具依附于“云”应用产品,成为“云”的一个功能组件;当需要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,把组件激活(如同激活wordpress的插件)。我们称这种即插即用的操作为“打开自来水龙头”;
定制化,这是由于“云”应用本身具有定制化特性而延伸出来的需求。垂直型网站分析工具也应该是定制化的,以应对不同的定制化“云”应用。
这些工具都是典型的垂直型的网站分析工具。它们的功能非常针对性的细分,而且即插即用,大多数也能够实现功能模组的定制化。
但是在国内,垂直型的网站分析不大可能在这些sns类网站上出现,个中原因嘛,相信不说大家也都能知道。但是,国内的垂直型网站分析工具早已有之,因为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在世界上还是名列前茅的。这样,针对不同电子商务平台的垂直型网站分析工具其实早已经大行其道。
例如,在淘宝平台上的小艾分析,是目前快速成长的一款统计工具,界面很不错(与ga类似),而功能上更强调针对淘宝平台的推广、流量、用户行为以及端到端的roi进行分析,以帮助淘宝店主进行网络营销、店内装修以及商品管理的优化。
也能够显示访问者的地理位置,以及访问了一些什么商品。不过,这个也许可以采用google analytics的大样本量地理分布的报告(map overlay)。
另外,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有自己的博客,那么你可能也使用了来帮助你管理你的rss订阅。而feedsky同时也是一个垂直型的网站分析工具,专门用来统计和分析你的订阅情况。
feedsky的数据主要集中在订阅量的趋势、rss上文章被点击的量和rss工具的分类上。是一个非常简单,但很实用的小工具。
看起来我的博客的增长很不错,最近增速在提升。:) 我的目标,过年后达到3,000个订阅! 所以要写更多有水准的文章。不过,这个工具在提供更多维度的数据上,还很弱,毕竟目的只是让你看个大概。
web2.0(或者说云,当然二者不能划等号,不过我想我这里的意思大家都明白)的出现对网站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,因为web2.0是定制化的、细分的、非标准化,且异常灵活的。老牌的网站分析工具其实老早就看到这种趋势,因此,类似omniture,google analytics乃至webtrends等,都在对web2.0类型的监测上进行了功能模块的开发和扩展。例如omniture有专门的sns的监测工具,并且和twitter有合作,也有mobile的监测工具;而google analytics也开发了event tracking功能;webtrends也有相应的模块,同样也有很不错的mobile监测工具。因此,它们的产品结构形成了以强大的web1.0为基础的,响应了更多数字化营销演进中所新出现的监测需求。
但是,当然,这些老牌的监测工具肯定不可能覆盖所有的web2.0需求,这也是网站分析的另一条演进路线,垂直型的网站分析工具能够有生存空间的重要原因——市场很大,很蓝海,而且每个细分领域都有足够的空间。这些工具,类似于小艾分析的发展脉络,直接针对具体的web2.0网站的监测需求进行开发,一个web2.0网站开发成功且用户量积累后,可以继续为其他web2.0网站进行另一些针对性的开发,以保证工具能够完全匹配和响应不同web2.0应用的需求。
所以,可以肯定的是,网站分析这个产业在国内这几年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速,并且会出现普适工具和垂直工具竞相争艳的格局。很微妙,很有趣的市场,我们在见证中国网站分析的发展和未来。